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现代医学中的贫血,是通过血常规检测,判断红细胞计数、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低于正常范围,引发头晕、乏力等症状的血液疾病。中医的血虚并非单纯的血液量不足,更强调血液濡养功能减退,因脾胃虚弱、失血过多等致气血生化无源或损耗过度,出现面色萎黄、心悸失眠等脏腑失养表现。
《景岳全书》有云:“血者,水谷之精也,源源而来,而实生化于脾。” 明确指出血液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。慢性血虚多因脾胃虚弱、气血生化不足,或久病耗血、月经过多、外伤失血等因素,致使体内阴血亏虚,脏腑、经络、组织失于濡养。《黄帝内经》亦强调 “肝受血而能视,足受血而能步,掌受血而能握,指受血而能摄”,道出了血液对人体各部位滋养的重要性。
从脏腑关系来看,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脾胃虚弱则水谷难以化为精微,血液生成匮乏;肝主藏血,若肝血不足,不仅会导致两目干涩、视物模糊,还会引起肢体麻木、爪甲不荣;心主血脉,心血亏虚会出现心悸、失眠、多梦;肾藏精,精血同源,肾精不足可致血虚,血虚也会进一步损耗肾精,形成恶性循环。各脏腑相互影响,使得慢性血虚的病理机制复杂多变。
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的慢性血虚表现各有差异。男性慢性血虚多因长期劳累、思虑过度,暗耗心血,常见面色萎黄、头晕乏力、记忆力减退,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精神疲惫、工作效率下降;女性因独特的生理特点,经、孕、产、乳皆易耗血,常表现为面色苍白、月经量少、月经延期,伴随头晕眼花、心悸怔忡、手足发麻,严重者还会影响孕育功能;老年人随着脏腑功能衰退,脾胃运化能力减弱,气血生成不足,多表现为面色无华、皮肤干燥、视物昏花,且因血虚不能濡养心神,常伴有失眠、心烦等症状。
针对慢性血虚证,我常用方剂为:当归 20 克、熟地 20 克、阿胶 10 克(烊化)、枸杞子 15 克、龙眼肉 15 克、白芍 15 克、黄芪 30 克、党参 30 克、炙甘草 6 克。先将药材用清水浸泡 30 分钟,使有效成分充分浸润,再以文火煎煮 40 分钟,滤出药汁约 300 毫升;药渣复煎 30 分钟,取汁约 200 毫升,两煎药液混合均匀,分早晚两次温服,每日一剂。
方中当归甘辛温润,入肝、心、脾经,既能补血养血,又能活血行血,被历代医家视为补血要药;熟地甘温滋腻,归肝、肾经,长于滋阴补血、填精益髓,与当归配伍,一补一行,补而不滞,大大增强补血效果。阿胶为驴皮熬制的血肉有情之品,甘平入肺、肝、肾经,补血止血、滋阴润燥,对血虚所致的面色苍白、眩晕耳鸣有显著调理作用。
枸杞子滋补肝肾、益精明目,肝肾得补则精血互生;龙眼肉补益心脾、养血安神,善治心脾两虚引起的心悸失眠;白芍养血调经、敛阴止汗,与补血诸药协同,增强养血之功,还可柔肝缓急。黄芪补气升阳、固表止汗,党参补中益气、健脾益肺,二者合用大补脾胃之气,以气生血,体现 “有形之血不能速生,无形之气所当急固” 的中医理论。炙甘草调和诸药,兼具补脾益气之效,使全方药性平和,补养之力绵长持久。
临证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灵活化裁。若见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,可加肉桂 6 克、制附子 6克(先煎)温阳散寒;自汗、盗汗明显者,加入浮小麦 30 克、麻黄根 15 克固表敛汗;伴有食欲不振,可配伍陈皮 10 克、炒麦芽 15 克理气消食;失眠严重者,酌加酸枣仁 20 克、柏子仁 15 克养心安神。通过精准辨证、随症加减,逐步填补体内亏虚之阴血,滋养脏腑组织,改善血虚症状,促进气血调和,恢复机体健康状态。需知血虚、贫血病因复杂,千人千面,若身体不适,务必找专业医生面诊辨证,切勿自行用药, 增加健康知识储备,才能更好养护自身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杏仁弘道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双悦网配资-配资网app官方最新版本介绍-关于股票配资最新情况-青海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